〖A〗、传播方法:蚜虫非持久性传毒,汁液传,种子传毒。传毒介体:豆蚜Aphis craccivora,异绣线菊蚜A.spiraecola,桃蚜Myzus persicae。种苗传植物:花生自然带毒率4%~10%,大豆3%~4%。
〖B〗、发生为害:花生矮化病毒可以侵染多种食用豆作物和豆科牧草。在美国的白车轴草上,侵染率高达80%,但在多数作物上尚未见引起田间严重生产损失的报道。在菜豆上,被花生矮化病毒侵染后,引起根瘤数量减少82%,根瘤干重减少96%,植株地上部干重减少60%和地下根系干重减少33%。
〖C〗、防治方法:(1)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。(2)选用无病种子。建立无病留种基地,勿从病区调种。(3)常发病区适当早播;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或与高杆作物间作;及早拔除病株;清除周围杂草及寄主植物,减少侵染来源。(4)及时诱杀或药杀传毒虫媒。
〖D〗、防治方法:选用无病毒种子:这是预防花生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。使用无病田留的种子,可以减少发病几率。种子处理:使用脱毒剂1号或2号处理种子,或用种衣剂拌种,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。合理轮作:花生与小麦、玉米、高粱等作物间作,可以减少蚜虫的传播,从而降低病毒病的发病率。
〖E〗、选用抗病毒病品种。如海花1号、鲁花9号、鲁花14号等。(2)选用无病毒花生种子。采取异地调种,也可建立无病留种田或距病田100米~400米建立隔离地带,繁殖后用于大面积生产,基本上可以控制花生条纹毒病和黄花叶病。用轻病田留的种子也可减少发病。
〖A〗、紫云英矮缩病毒病:病株严重矮化,黄化,叶卷,褪绿,叶小。传播方法:汁液不传。蚜虫持久性传。
〖B〗、③紫云英矮缩病毒:在日本导致紫云英、豌豆和蚕豆黄化和矮化(Matsuura,1953;Inouye et al.,1968),由豆蚜传,茄无网蚜不传,可侵染香豌豆、苜蓿Medicago、白香草木樨、豇豆和几种非豆科植物,不侵染杂三叶草、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。
〖C〗、传毒介体:已肯定的介体昆虫有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、二条黑尾叶蝉NephotettixNigropictus和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 virescens。三种介体昆虫对水稻黄矮病毒的亲和性不同。二条黑尾叶蝉一般有88%~100%的个体能获毒,黑尾叶蝉一般只有40%~47%的个体能获毒。
〖D〗、②重花叶型,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,皱缩严重,叶脉变褐弯曲,叶肉呈泡状凸起,叶缘下卷,后期致叶脉坏死,植株明显矮化。③皱缩花叶型,症状介于轻、重花叶型之间,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,沿中叶脉呈泡状凸起,叶片皱缩呈歪扭不整形。
〖E〗、有人报道蚜虫也可传播。传毒介体: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。种传植物:红三叶草Trifoliumpratense种传率0%。
〖F〗、寄生性壶菌大多寄生藻类、水生小动物和水生真菌,少数寄生高等植物,引致瘤肿、褐斑、猝倒等症状。油壶菌属和集壶菌属某些种的游动孢子可携带植物病毒,是病毒的传播介体。
莴苣花叶病毒的寄主植物种类广泛,其感染能力涵盖10个科中的20个属,如lettuce(莴苣)是诊断寄主,其症状多种多样,包括脉部明显变色和黄斑,严重时叶脉甚至会发生坏死,尤其是在开花植物中表现明显。
自然寄主:小鹿藿Rhynchosia.minima:叶片褪绿、卷曲。
鉴别寄主:菜豆、大翼豆、直生刀豆、木豆、心叶烟、烟草、秋葵和陆地棉:叶片卷曲和褪绿。大豆品种Williams:黄绿相间花叶和植株矮缩。检疫危险性评价:本病的病原鹿藿花叶病毒,可通过粉虱进行传播,但对菜豆等豆类为害轻微,无人为传播。国内尚未发生。
CMV的寄主范围广,对黄瓜、莴苣、番茄、烟草、萝卜、白菜、郁金香等39科117种植物有寄生性,经由汁液传染和蚜虫传播。莴苣花叶病防治方法:LMV人种子不良时由种子形成初侵染。病苗移植本田定植后,由蚜虫传播病毒。CMV的带起植物很多,鸭跖草。
发病原因: 病原病毒:莴苣花叶病由莴苣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两种病毒引起。 传播方式:LMV主要通过汁液传播、蚜虫传染和种子传染,而CMV则通过汁液传染和蚜虫传播,且其寄主范围广。防治方法: 种子选择: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,避免使用带病毒的种子。
莴苣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引发的病害,主要包括莴苣花叶病毒(LMV)、蒲公英黄花叶病毒(DYMV)、黄瓜花叶病毒(CMV)和番茄不孕病毒(TAV)。这些病毒可以单独侵染,也可能混合侵染。LMV在田间通过病株残余组织或种子越冬,主要通过蚜虫传播、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。
除了上述常见寄主,南芥菜花叶病毒还影响其他植物,如芜菁、芥菜、菜豆、蚕豆等豆科植物,以及豌豆、大豆等。它也侵染于甘菜、芹菜等蔬菜,以及水仙、欧洲女、辣根等草本植物,显示出病毒的广泛侵袭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病毒还可能感染一些野生和栽培品种,显示出其在不同植物种类中的潜在传播能力。
忍冬南芥菜花叶病症状:叶片呈现斑驳,褪绿或皱缩。病原:南芥菜花叶病毒(AMV)是常见的一种病毒。为等径粒子,直径30nm。致死温度55-61℃,稀释终点10-5,体外存活期1-2周。发病规律:人工接种寄主达28科93种植物,包括烟草、黄瓜、玫瑰葡萄等。可汁液传病,种子与线虫也能传毒,菟丝子同样传病。
南芥菜花叶病毒病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.mosaic.virus(ArMV)引起车轴草、菜豆和棉豆等豆科作物的病害。多花菜豆:花叶、褪绿环斑,有时坏死,症状很快消失,但病株仍矮化。菜豆、豇豆、蚕豆:人工接种的症状为局部坏死斑或褪绿斑、环斑或系统斑驳,最后恢复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